普 明 佛 學 會 |
註〔苦〕: 梵語 Dukkha, 意義 其實 甚廣, 漢譯 作 「苦」, 只是 採用 較 接近 的 術語吧! 具體 來說, 可用 四種 狀態 描述
(一) | 逼惱的狀態; |
(二) | 燒熱的狀態; |
(三) | 遷流的狀態; |
(四) | 變壞的狀態。 |
生苦: | 出生 的 痛苦 |
老苦: | 年老 力衰 |
病苦: | 疾病 |
死苦: | 死亡 |
愛別離苦: | 如 骨肉 分離 |
怨僧會苦: | 如 仇人 見面 |
求不得苦: | 名利 愛樂, 欲求 不得 |
五陰盛苦: | 五陰 的 作用 熾盛, 蓋覆 真性, 以致 生死 輪迴 |
註〔五陰〕: 又叫 五蘊。 陰 是 障蔽 的 意思, 蘊 是 積集 的 意思。 五蘊 就是 色、 受、 想、 行、 識, 代表 構成 生命 的 各種 物質 和 精神 元素。
註〔真如〕: 真 是 真實 不虛, 如 是 如常 不變, 即 世間 本來 面目, 亦稱 佛性、 法身、 如來藏、 實相、 法性 等。
註〔緣生〕: 佛家 認為 宇宙一切 事物 都是 倚靠 其他 事物 才得 生起, 其 哲學 意義 本甚 深奧, 今 簡單 比喻 如下: 一切 事物 的 生起, 好比 種子 在 田中, 能否 成長 視乎 有沒有 足夠的 水份、 營養、 陽光等, 所有 世界 事物 是 互相依存, 沒有 一樣 東西 能 獨立 存在。所以 所有 事物 都是 靠 其他 條件(緣) 才能 生 起。 有時 我們 會 再將 條件 細分 如下: 因: 主要條件; 緣: 輔助條件。
註〔唯識〕: 佛家 既 主張 無我,但又 同時 承認 輪迴 現象, 其間 必然 產生 輪迴 以何 為 主體 的 疑難。 唯識學說 採用 「種子 熏習」 的 原理 來 解釋。 種子 比喻 引發 我們 行為 的 勢力, 行為 發生後 又 熏習 出 勢力。 這種 種子 互相 牽動 的 效果 解釋了 既無 一 實體, 但又 能 薪火 相傳 的 效果。 佛家 用 「阿賴耶識」 (Alaya) 來 說明 這些 種子 的 庫藏。
註〔三法印〕: 這是 佛法 的 三項 基本原則。 印 (Laksana) 是 印證、 印可 之意。 這 三項 原則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