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永薰
第十五屆佛學班同學優異作品 原載於2003年5月《普明快訊》 |
佛教就一切有情眾生的根性不同,在學理上開出“五乘佛法”, 即人乘、天乘、聲聞乘、緣覺乘及菩薩乘。在義理上,五乘佛法 及三乘佛法在“修持上是共通的,都是求解脫或人天的福報,但 發展到大乘(菩薩乘)就不共法了,原因是大乘的菩薩修行不單為 自己求解脫,更要令其他有情都能解脫,菩薩的行願是著重於上 求佛道下化眾生,自覺覺他,自利利他,菩薩必須對一切有情作 出無量的慈悲喜捨之心,才能實踐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而菩薩行 亦不出六度、四攝、四無量心的範圍,大乘行者修學佛法。首先 著重發菩提心,因為菩提心是無上菩提的修因,一切正願的根本, 是追求無上正等正覺的誓願,行者不論修習任何法門,任何善業, 假如不能與菩提心相應的話,則一切功果,不落於小乘,便形同 凡夫,所以發菩提心是絕對必須的,行者切應生生世世,不斷實 踐,不斷薰習,行菩薩道直至成就圓滿正覺,在日常生活中我們 可能覺得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是困難的,是遙遠的。但大家可以 從日常的小事做起,從親人及身邊的人做起,哪怕是一點一滴, 交給別人一點關心,有能力幫助別人的話。應要盡力去做,只要 隨分,隨力就成了,應知聚沙成塔,滴水成河的道理,慢慢再擴 展開去其他人,那未,菩提心就能穩固,修行會變得順暢一些, 要知道佛法的實踐要在日常生活中而成就“菩提心”的。正是代 表佛教的正面的積極性,亦是入世的一面,所以應是所有佛弟子 都要奉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