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菩薩與九華山
陳家寶
原載於第二十二期《普明雙月刊》
1992年2月

地藏菩薩,梵名為Ksitigarbha,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〔即文殊菩薩、 普賢菩薩、觀音菩薩、地藏菩薩〕,是佛經中所說的人物。 地是大地,也是「地大」;藏是含藏,伏藏義,於佛法中名為藏, 是庫藏之意。 地藏菩薩能含藏種種功德,能引生一切功德,難行苦行,救度眾生, 故名地藏。

地藏菩薩於無量無邊劫修行,早已達到了佛的智慧海, 功德圓滿具足,早應成佛,但菩薩發願度盡一切眾生, 故隱其真實功德,以本願力,自在神通,到處現身說法,救度人天。 故『楞加經』中說到,有大悲菩薩,永不成佛。 由於菩薩發大悲願力,故名大願地藏王菩薩。地藏菩薩的慈悲大願, 是著重於穢惡的世界去救度眾生,如『大輪經』說:「我今學世尊發如是願, 當於此穢土得無上菩提」。

地藏菩薩的造型,是剃髮圓頂, 不戴寶冠,身上只著袈裟與衣,即所謂的聲聞形或比丘形, 此一獨特的造型,是含有積極的特殊意義:佛法是適應社會的, 在這穢土中弘揚佛法,要有出家人,現出清淨莊嚴的解脫相。

而地藏菩薩的另一個特點,是提倡孝道,超度父母。 一般人所知道的,是地藏菩薩把地獄裡的苦惱眾生救拔出來, 如『地藏菩薩本願經』所說的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, 但其實菩薩所著重的,是如何令眾生不墮地獄, 這才是救度地獄眾生的最好辦法。所以地藏菩薩的精神, 是藉得我們在現實世界裡去推廣的。

  九華山,在中國安徽的青陽縣,又名九子山。 九華山說是地藏菩薩的道場,因為山上寺院林立而所供奉的, 都是地藏菩薩。

有關九華山佛寺創設的年代,眾說紛紜。 相傳於唐太宗貞觀四年〔七五五年〕,有新羅王子發心出家,名地藏比丘, 來中國參學,遊化數年,於九華山結廬苦修, 後得地方士紳諸葛長者與山主閔公幫助,修建寺院, 地藏比丘一直領導此精進苦行的道場,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二十日涅槃, 世壽九十九歲;由於大家直覺到地藏比丘,實為地藏菩薩的化身, 所以九華山就成為地藏菩薩應化的道場,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了。


返回 普明佛學會 散文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