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經
(Panna Sutta AN 8.2) 《巴利藏 增支部8.2之節譯》
V1.4 梁國雄居士譯 5-11-2007
原載於2008年1月《普明快訊》

比丘們!智慧是梵行之主要目的,它的成就有賴八個條件(因緣)。若有此八個條件,未得的智慧可得,已得的智慧可繼續增長、成熟和完滿。是哪八個條件呢?

若比丘能隨良師或善知識學習(正法),他對良師或善知識能生起敬畏、尊重及愛護之心,且對錯失有慚有愧,那就是第一個條件,令未得的智慧可得,已得的智慧可繼續增長、成熟和完滿。

在他跟良師或善知識學習(正法)時,能經常前往請教疑問,例如問:「怎麼會是這樣子的?」或問:「這有什麼意思?」而那些良師或善知識亦能傾囊相授,為他開示未知、釋疑解惑,那就是第二個條件,令未得的智慧可得,已得的智慧可繼續增長、成熟和完滿。

獲悉正法後,他能讓身心遠離憒鬧,那就是第三個條件,令未得的智慧可得,已得的智慧可繼續增長、成熟和完滿。

他品德高潔,依戒律約束身心,有良好的行為和習慣,小心謹慎,恐犯小過,能經常訓練自己依所受的戒律行事,那就是第四個條件,令未得的智慧可得,已得的智慧可繼續增長、成熟和完滿。

他博學多聞,不但能記憶所學,亦能鞏固學得的知識;那些完美無瘕地顯示梵行的知識,無論從意義或從表達方面來看,均是初善、中善和後善,他都能廣學、記誦、思維和深入瞭解,那就是第五個條件,令未得的智慧可得,已得的智慧可繼續增長、成熟和完滿。

他奮力精進,止惡行善,堅定不移,常不放逸,那就是第六個條件,令未得的智慧可得,已得的智慧可繼續增長、成熟和完滿。

在僧眾中,不多言漫談,自能說法,亦能勸請他人說法,且不會忽略聖沉默。那就是第七個條件,令未得的智慧可得,已得的智慧可繼續增長、成熟和完滿。

他能安住觀察五取蘊的生滅,如是地知曉:

「此是色,此是它的生起,此是它的壞滅;
此是受,此是它的生起,此是它的壞滅;
此是想,此是它的生起,此是它的壞滅;
此是行,此是它的生起,此是它的壞滅;
此是識,此是它的生起,此是它的壞滅。」

那就是第八個條件,令未得的智慧可得,已得的智慧可繼續增長、成熟和完滿。

由於這八個條件,他的同修比丘會敬重他,就像敬重有知有見的尊者一樣。這些素質可導致慈愛、尊重、和諧與團結。

比丘們!這就是能成就梵行之主要目的 ─ 智慧的八個條件,它們令未得的智慧可得,已得的智慧繼續增長、成熟和完滿。

【完】


返回 普明佛學會 散文閣